21歲的鄒建是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12年前,這位來自四川省小金縣的男孩,正是在與一支江西支教團的邂逅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位于川西高原上的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遭受重創。隨后,這里被定為重災區,由江西省對口援建。
5年后,傷痕逐漸撫平,江西、小金兩地的情誼卻愈發醇厚。這年夏天,在江西財經大學(以下簡稱“江財”)團委的組織下,一支由3名準研究生組成的支教團前往小金城關第二小學(以下簡稱“城關二小”),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起于這次高原之行,一段連結江西和小金、跨越1300余公里、接力12年的支教之旅拉開序幕。

鄧鴻琪收到的印滿學生手印的紀念卡片。

支教團志愿者翻山越嶺來到學生家中家訪。

城關二小的孩子們正在上舞蹈課。

研支團志愿者給學生們上英語課。
川西大山深處的那抹“映山紅”
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海拔2300余米的小金縣城靜臥于川西大山深處,東邊就是汶川。
5月12日,23歲的鄧鴻琪起了個大早,他走進城關二小的教學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兩節英語課,以及一些學校教務工作。
鄧鴻琪來自廣東,現為江西財經大學的保研生。一年前,他和四名江財學子組成第十二屆江財“映山紅”研支團四川分隊,前往江西對口援助的四川省小金縣開展支教活動。
今年6月底,這一屆“映山紅”研支團小金縣支教活動就要迎來尾聲。鄧鴻琪有遺憾、不舍,但更多的是感動。就在前不久,班上一位叫浦新夢的女生將一張卡片塞給他,卡片印了十余個孩子的手印?!巴瑢W們自發做了這張卡片,留作紀念?!?/p>
記者了解到,鄧鴻琪所在的“映山紅”研支團,是江西財經大學最熱門的社團之一,最新一屆錄取比例超過15比1,已連續12年輸送志愿者前往1337公里外的四川小金縣支教。談到這支大學生支教團與小金縣的緣分,還需從12年前說起……
12年前翻越5千米海拔高山 江財學子目的地“小金”
一層層盤旋攀升至數千米的海拔、凜冽的風裹挾著高原特有的干燥氣息、崇山峻嶺間的藏式教學樓、孩子們臉上是明顯的高原紅……時隔12年,易紅全腦海里仍然能夠清晰拼湊出昔年帶隊前往小金縣支教的最初印象。
那是2013年8月,易紅全大四畢業,已在本校保研的他報名參加首屆四川小金縣支教公益活動,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準研究生。
連夜乘火車抵達成都后,三名20歲出頭的年輕人擠上了一輛顛簸的越野車,沿省道前往小金縣。
從成都到小金,286公里,走省道途經都江堰、映秀,翻越巴朗山,再進入四姑娘山區抵達小金縣城。途中,蜿蜒巴朗山間的盤山公路是必經之路,這一段也被稱為阿壩州東行最險路段。
當時,巴朗山隧道還沒開通,開車要先爬到山頂再往下走?!耙粋仁巧奖?,另一側是懸崖,海拔從400米的平原地帶飆升到最高點的5000余米……”途中隨處可見的落石、塌方遺痕,讓易紅全至今難忘。
支教團服務點是小金縣城關二小和美興中學。小金縣城關二小是一所由江西援建的小學,學校依山而建,校舍建筑面積8900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正式成立。學生包含各族兒童,生源來自小金縣周邊鄉鎮。
校園里,隨處可見江西、小金兩地情誼的印記,不少學生家長在得知幾名志愿者來自江西后,“格外熱情,把我們當親人一樣。”
1萬多冊圖書從紅土地飛向川西 高原娃娃“看見”世界
易紅全教五年級的語文。然而,由于缺乏扎實基礎,班上連最基礎的拼音都讀不好的孩子不在少數,“幾乎沒有人能全拼對”。對此,易紅全一個音一個調地示范,并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交流中必須說普通話,說不好也沒關系。交上來的作業,也要全部標注拼音。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老師們的不懈糾音下,孩子們的拼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孩子們最喜歡上鑒賞課,他們抱著課本問歷史故事的樣子,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币准t全發現,這些愛聽故事、渴望知識的高原娃娃,對書本有著赤誠的熱愛,課外書卻匱乏到令人心酸。
于是,教室角落架起了“微型圖書角”,擺放著易紅全和同事們用自己的補貼購置的一本本課外書,有四大名著,也有神話故事、百科大全等。
效果立竿見影。這些圖書很快成為一片知識的海洋,孩子們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的“營養”,曾經野蠻生長的小草,在書香氤氳中開出灼灼的花。
以圖書角為起點,研支團每年都會組織公益捐書活動,并在2016年,經過眾籌資金,在城關二小建成江西財經大學愛心圖書館。截至目前,累計1萬多冊圖書從紅土地飛向川西高原。孩子們在作文里寫道:“書頁里有江西風的味道。”
被點亮的星光正在照亮更多人
汶川地震發生時,鄒建4歲,懵懵懂懂。他的家,在小金縣新橋鄉的山區,能看到的最遠風景,是家門口那座高聳入云、終年覆雪的四姑娘山。
2010年,6歲的鄒建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城關二小上學。五年級時,他遇到了易紅全和第一屆江財研支團。
“那時易老師剛來,想跟同學們盡快熟悉起來,就提出讓我們在名字中找一個字,造一個成語?!编u建回憶說,易紅全首先用自己名字中的“全”說了“全心全意”一詞,然后對學生們說:“我的夢想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碑敃r,因為太緊張,且名字僅有兩個字,還都不好組詞,鄒建急得說不出話來?!耙桌蠋熞娢揖狡鹊臉幼?,就幫我說了一個成語——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居高處俯瞰全局,目光長遠,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來。直至現在,鄒建都記得這個成語。這群從江西遠道而來的大學生,仿佛給了自己一個長大的目標?!拔蚁氤蔀樗麄兡菢拥娜恕!?/p>
小學畢業后,鄒建去了小金中學,在江西財經大學四川校友會的資助下,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西南醫科大學,學習臨床醫學。如今的鄒建,已是一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即將前往醫院實習,畢業后則回家鄉小金縣的基層醫院工作。
以井岡山精神鑄魂育人 “映山紅”接力還在繼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記者了解到,江財研支團在2018年、2021年先后新增貴州天柱縣和新疆葉城縣兩個服務點,實現支教點從一省兩校向三省四校的跨越,累計輸送支教志愿者110名,承擔了300多個班級、逾10000名學生的教學工作。
2022年2月,江西財經大學召開井岡山精神鑄魂創新創業人才研討會,會上,江財研支團正式有了“映山紅”這個名字,寓意立足紅土地,以井岡山精神鑄魂育人。
一套覆蓋“根植”“報春”“播撒”“映染”全流程的育人機制逐漸成形。“國旗每周升·黨史每天講”主題演講、“書信傳情·情暖小金”書信交友、“撒開腳丫”陽光體育行動等一系列特色項目、助學品牌在川西高原、云貴高原和西北邊疆遍地開花。
12年時光,足夠一粒種子長成花海。那些曾怯生生學拼音的孩童,如今正帶著“映山紅”的印記建設家鄉;曾經青澀的大學生,也在奮斗中讀懂了青春的意義。
鄧鴻琪說,雖然支教時間僅有短短一年,但正是這種持之以恒的支教,改變了當地孩子的命運,也讓青年人在“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的生動實踐中磨礪了意志、堅定了信念。
“這種雙向奔赴的成長,正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模樣。”他如是說。
盛夏將至,由高舒倩、梁亦逍、許尊等15人組成新一屆研支團,“映山紅”仍在繼續……
信息日報全媒體記者沈冠楠/文 (圖片由江西財經大學提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