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2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全球首艘自航式水體自然交換型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在廣東江門成功下水。
“灣區伶仃”號深海養殖工船規模宏大,總長155.8米,型寬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達20米。
與一般的漁船不同的是,“灣區伶仃”號水下部分并非封閉結構,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個“水下宮殿”。通過掛設漁網,隔出12個獨立的養殖艙室,可同時開展多種魚苗養殖,極大地豐富養殖類型。
整船擁有近8萬立方米的養殖空間,水量相當于32個標準游泳池,為魚兒提供了廣闊的自由游動空間,提升魚苗活力和魚肉品質。“灣區伶仃”號可年產5000噸魚,是大灣區實現“吃魚自由”的重要來源。
“灣區伶仃”號采用了先進的全電推進系統,擁有20千瓦的風力發電系統,能夠滿足靜態養殖時的用電需求,助力船舶行業綠色發展。
該船還擁有兩臺3600千瓦的舵槳機,就像有了一雙有力的“魚鰭”,3.8米直徑的槳葉能夠讓她自由遨游于灣區海洋。
此外,“灣區伶仃”號搭載了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導航定位系統,可實時報告航行水域的位置,為養殖人員作提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