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皖南,山巒疊翠,粉墻黛瓦在晨霧與暖陽的交織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5月3日至10日,南京市寧海中學美術班的300位師生奔赴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開展了為期8天的春季寫生活動。此次寫生不僅是一次藝術實踐之旅,更是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盛宴,最終在藝術與自然的碰撞中圓滿收官。

寫生活動得到了南京市寧海中學書記徒香福、校長劉宏業、副校長余萍、藝教處主任朱云全程參與,同時,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的多位藝術家——副會長毛曉劍,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樊蕾、理事陳瑞等親臨現場,與師生們共同開啟這場藝術探索之旅。

在寫生活動的啟動儀式上,徒香福書記深情致辭。他強調,多年來,南京市寧海中學始終秉持著“讓藝術扎根生活,讓創作源于自然”的教育理念,堅持組織同學們深入自然、深入生活。通過觀察自然萬物的形態、色彩與神韻,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錘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此次寫生課程更是學校精心籌備的重要教學實踐,特邀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的藝術家們親臨指導,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寫生技能,讓他們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介紹,過去十一年間,在高云會長的引領下,學會始終秉持“畫好才是硬道理”“筆墨當隨人”的藝術理念,深耕中國畫學術研究與創作領域。與此同時,學會高度重視國粹藝術的傳承發展和青年人才的培育工作,攜手寧海中學共建美育教育基地,雙方凝心聚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毛曉劍在活動中分享了自己對于寫生的深刻見解。他提到,唐代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至今仍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準則。此次寫生活動,就是要讓學子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親身感受造化之美與人文之美。在皖南的山水之間,同學們可以通過畫筆描繪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感悟自然,將所見所感融入到藝術創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表現技法,為未來的藝術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活動期間,屏山的每一處角落都成為了師生們的創作靈感源泉。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同學們早已背著畫具,在古巷、老橋、祠堂前架起畫架,用畫筆勾勒出皖南建筑獨特的輪廓與光影;午后,在潺潺的溪流邊,大家專注地描繪著水波的靈動與岸邊草木的生機;傍晚,夕陽為村莊披上金色的紗衣,同學們又用絢麗的色彩記錄下這夢幻般的瞬間。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的藝術家們穿梭在學生中間,耐心地為每一位同學講解構圖、色彩搭配、筆觸運用等技巧,從理論到實踐,手把手地指導學生提升繪畫水平。他們還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經歷和感悟,激發學生們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

除了日常的寫生創作,此次活動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藝術交流與研討活動。師生們圍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彼此的作品,分享創作思路和心得。藝術家們對學生作品進行了細致的點評,既肯定了同學們的優點,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們在藝術技巧上得到了提升,更開拓了他們的藝術視野,培養了他們的藝術思維。
多年來,南京市寧海中學與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學校聘請學會的一批優秀藝術家擔任美育導師,雙方聯手打造美育基地。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學校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接觸藝術大師、感受藝術魅力的優質平臺,讓學生們能夠獲得最前沿、最專業的藝術指導,為培養更多優秀的青年藝術人才提供了堅實的教育資源保障。此次皖南寫生活動,正是雙方合作成果的一次生動展示。

隨著寫生活的結束,300位師生帶著滿滿的收獲和一幅幅精彩的寫生作品踏上歸程。這些作品不僅是學生們藝術成長的見證,更是他們對皖南山水、人文的深情詮釋。南京市寧海中學美術班的皖南寫生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藝術素養,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學校與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在藝術的道路上綻放光彩,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為我國的藝術教育事業和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部分學生寫生作品欣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