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存安 松壑晴嵐 97cm×180cm 2021年
徽派山水畫的當代開拓
文/ 尚輝
在當代中國畫界,借古開今依然是中國畫學不斷前行的重要途徑。而怎樣借鑒傳統、怎樣融入時代、怎樣處理筆墨與丘壑的辯證關系,不僅是中國山水畫變革與發展的傳統命題,而且是當代語境下借古開今的新課題。林存安的山水畫能夠在當代山水畫壇別開生面,便在于他始終奉行不斷深入傳統與不斷感受自然并行不悖的山水畫創作之路。

林存安 黃山覽勝 145cm×367cm 2024年
作為當代徽派山水畫的繼起者,林存安不僅注重從臨摹漸江、 汪之瑞、梅清、查士標和戴本孝等新安畫派諸家的作品入手,從中不斷加深和豐厚他對于傳統山水畫精神與筆墨的理解和積淀,而且走遍了皖境的山山水水,用自己對于自然丘壑的真實感受去印證古人筆墨,從中領悟新安畫派諸家對于自然丘壑的取舍與有選擇的表現。他從臨摹入手,學得傳統山水畫的筆意墨蘊和古雅沉靜的境界與格調,而反對食古不化,唯筆墨而筆墨。他從感受丘壑的真實性入手,而不斷調校自我感受與古人筆墨的異同。他反對西畫式的對景寫生,力避只畫眼中所見而忽略了對于感受真實性的概括與凸顯。在他的創作實踐過程中,他更注重對于自然山水感受真實性的捕捉,并通過觀察與默記,用筆意墨蘊逐漸顯影涵養于胸次的丘壑與意境。

林存安 白云生處有人家 68cm×48cm 2024年
林存安的山水畫無疑也受到了近現代徽派大師名家如黃賓虹、 賴少其、懶悟等人的影響,將黃賓虹渾厚華滋的濕筆宿墨和賴少其凝如苦鐵的枯筆焦墨相融合,并參以戴本孝的沉郁堅實、梅清的疏雅淡逸和懶悟的虛靜蒼茫,從而形成了自己凝重渾樸、古雅淡逸的筆墨韻致。而這種筆墨意蘊又灌注了他自己對于自然丘壑的感悟與現代生活的審美體驗,因而這種凝重渾樸、古雅淡逸的筆墨,也便表達了清新恬靜的現代心理訴求和當代文化對于人類與自然和諧關系的一種新的體認。

林存安 山家樂會暇 68cm×48cm 2024年
作為山水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和中共合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存安責無旁貸地倡導繼承和發展當代徽派山水畫。他先后策劃組織了“安徽近現代八家繪畫作品展”和以繼承新安畫派為主題的“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系列展覽研討活動,為安徽當代美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林存安的社會身份是多重的,但不論哪一種身份,貫穿他生活、工作與創作的是他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藝術的廣征博取和潛心修煉。在他看來,品高才能格高。或許,這才是他做人處事、從政為藝的人生支點,也是他的山水畫在格調與品位上不同于當下視覺化流風的內因。 徽派山水畫在近現代曾孕育出黃賓虹、賴少其兩位大師,徽派山水畫深厚的傳統依然是當代中國畫借古開今的重要資源。而林存安的山水畫,無疑是從這種深厚的資源中進行當代開拓的有益探索。
本文作者系藝術史學博士、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原執行主編。本文原載于《人民日報》,收錄時有所修改。
厚誼齊魯 夢筆新安——林存安作品展
主辦單位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
安徽省書畫院
山東畫院
承辦單位
齊魯美術館
山東新聞書畫院
山東新聞大廈
支持單位
合肥市政協書畫院
《書畫世界》雜志
開幕時間
2025年5月10日上午10:00
展覽時間
5月10日——5月16日
展覽地點
山東新聞美術館
(濟南市歷下區濼源大街2號大眾傳媒大廈4樓)
藝術簡介

林存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美術家協會原常務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原主席團成員、合肥中華文化促進會原主席、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2002 年以來先后在韓國大田、中國國家畫院、恭王府、廣州藝術博物院、珠海古元美術館、安徽博物院、亞明藝術館、皖西博物館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西泠印社、廣州藝術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藝術機構收藏。《美術》《美術觀察》《光明日報》《人民藝術家》等報刊曾做過專題介紹。出版有《林存安中國畫》《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精選·林存安作品精選》。先后主持策劃了“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中國畫展”及理論研討會、“安徽八老中國畫展”等多項活動。與武忠平共同主編的《新安畫派》曾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一等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