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得進,釘得住,肯擔當”,自2009年投身電力行業以來,盧學良像一顆螺絲釘扎根生產一線,從青澀的檢修工逐步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和中堅力量,用16年光陰詮釋了新時代電力產業工人對“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執著追求。
守初心 用夢想催生“星辰”蛻變
盧學良生長在東北農村,父親常對他說:“做人要像堤壩上的石頭,踏實、穩重、堅強。”2009年,他懷揣著“用技術守護萬家燈火”的夢想,走出大學校園,投身遼源發電分公司這個承載百年歷史的企業。他暗自立志:“要做一顆發光的星!”
繼電保護專業被譽為電力系統的“神經中樞”,理論晦澀、回路復雜、操作容錯率極低。初入職場的盧學良面對數百張發變組保護圖紙,立下“學不透不罷休”的誓言。

他白天揣著圖紙跑現場,對照上千根二次接線逐一核對接點;夜晚窩在4平方米的工作臺前,用30多本筆記記錄原理推導與故障案例,硬是將復雜的保護邏輯爛熟于心。
憑借這股韌勁,他僅用三年時間便從“技術小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工作臺深夜亮著的臺燈,見證了他從“工”到“匠”的蛻變。
練恒心 用堅守筑牢技術防線
盧學良堅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勇做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的“吉先鋒”,成為百年遼發“小布衫不干”精神的忠實踐行者。
2013年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遼源分公司機組全停期間,他連續四天吃住在單位,餓了扒兩口冷飯,困了趴在桌上瞇一會兒,硬是啃下了發電機保護屏回路整理這塊“硬骨頭”。近千根二次回路拆裝、數百條接線校驗,設備一次啟動成功。

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是以“隨叫隨到”的擔當詮釋責任。34歲生日當天,正在陪伴家人的他接到220千伏母差保護誤動隱患報告,立即趕赴現場,連續12小時排查出電纜絕緣老化問題,避免了系統全停事故。2022年除夕夜,他放棄與家人團聚,帶領團隊完成輸煤系統緊急消缺,保障了春節期間機組穩發滿發。
塑匠心 以擔當賦能傳承發展
面對能源轉型浪潮,盧學良勇挑重擔,成為大唐吉林發電集團公司首個儲熱式供熱機組靈活性調峰改造項目的攻堅力量。面對設計缺陷,他主動請纓進行設計、變更,重新敷設電纜5000余米,提前20天完成技改項目,確保供暖期前順利投入使用,有效保障了遼源市區冬季供熱穩定。
他主持并參與大中型技改項目30余項,排查并消除各類重大隱患200余項,解決重大突發故障20余次,為企業增收4000余萬元。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作為技術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他帶領團隊獲國家級QC成果獎3項、省級科技獎6項,職工競賽獲獎增幅達500%。他首創的“徒弟上講臺”培訓模式,讓學員通過備課、授課加深技術理解,累計培養出7名技術骨干,其中3人獲省公司“技術能手”稱號,為企業注入創新動能。
從普通工人到全國勞動模范,盧學良用奮斗書寫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彩答卷,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把平凡的工作干到極致,就一定能攀登更高巔峰”的人生信條。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