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廣東正與東盟拓展跨境合作的新空間。
6月10日,2025中國(廣東)—東盟貿易促進與供應鏈合作機制建設對接交流會(下稱“交流會”)在廣州舉行,旨在進一步促進廣東與東盟產業鏈供應鏈跨境合作水平,推動雙向貿易投資增長。
2024年廣東與東盟貿易總額占中國對東盟貿易的五分之一。廣東企業在東盟投資設廠、合作園區建設、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東盟企業將廣東視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門戶。
東盟秘書長特別助理、東盟貿促會會長波尚瑯表示,希望廣東與東盟加強政策溝通,打造高效便捷的區域供應鏈環境;推動重點產業鏈協同升級;以及深化平臺合作,拓展合作空間。
據柬埔寨商務部副國務秘書斯維娜麗進一步介紹,柬埔寨地理位置優越,鄰近中國、越南和泰國,是布局企業供應鏈的理想樞紐。目前柬埔寨正在積極參與區域性貿易機制建設,強化其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節點的地位。
“廣東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到柬埔寨建設生產基地,享受通向多個全球市場的免稅準入。我們歡迎廣東企業投資農產品加工、電子組裝、服裝制造和物流等領域。”斯維娜麗說。
交流會還發布多項合作成果,廣東省貿促會與東盟國家工商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粵鏈東盟”企業服務線上平臺啟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粵商貿易投資服務中心成立,并舉行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廣東聯絡辦公室授牌儀式,成立廣東與東盟各國企業國際供應鏈合作聯盟。同時,活動促成了廣東省進出口有限公司與中國秦發集團的印尼煤礦投資合作,廣東省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NEW HUA SHENG 2022 CO.,LTD.的戰略合作等七個合作項目,涉及金額超31億美元。
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崔爽在致辭時表示,東盟已連續五年穩居廣東省第一大貿易伙伴,與廣東在跨境電商合作方面,具有產業協同、數字賦能的顯著優勢,有力推動“廣東制造”與“東盟需求”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盡管東盟“跨境新藍海”給廣東企業帶來廣闊機遇,但是這個市場競爭激烈,面臨缺技術、缺人才的難題,還需跨越“語言關”。在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公會全國總會長陳棋雄看來,破題的關鍵在于擁抱技術和以“本地化”贏得市場。
在泰國商品出口中國商業協會會長李文莉看來,未來,廣東與泰國可以通過供應鏈協同增效、物流體系智慧化升級、優化雙邊稅收協作機制、人才與文化雙輪驅動、強化跨境支付合作與規范等五種方式深化合作。
截至目前,廣東省貿促會已在東盟國家共設立廣東省駐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文萊、新加坡等6個境外經貿代表處,推動建立了菲律賓、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等9個海外粵商會,與30個東盟國家對口機構、商協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有力地推動了廣東拓展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