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資源是鏈接高校、企業和地方發展的重要紐帶。6月9日下午,《湖北省“校友回歸”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正式發布。
《方案》通過開展“校友 智力、科技、項目、企業、教育”五個專項行動,解決好校友“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三個關鍵問題,以促進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等各類資源要素在湖北聚集。
《方案》提出,到2027年,湖北力爭招引校友人才3000人以上,建成校友企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30個以上,力爭吸引校友投資重點產業項目每年增長10%以上,促成校友企業與高校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年均增長不低于20%,實現校友捐贈規模穩步增長。
湖北高素質人力資源富集、高能級創新平臺匯聚,擁有82位兩院院士、1121萬技能人才,擁有1家國家實驗室、4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0家湖北實驗室。
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張文兵表示,為解決科技創新所需的陽光、土壤、空氣和水分問題,《方案》將從重構創新政策、重塑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創新服務四個方面統籌發力,著力構建科學精準務實的人才保障、供需對接、知識產權運營等服務體系,支持校友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建設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科創學院,支持校友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同探索6G、人工智能、量子測量、高端芯片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從校友中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多源頭、多渠道集聚高層次人才,為廣大校友提供豐富的創新資源。
湖北制造業底子厚實、產業體系完備,是全國5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市之一,現有4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6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全省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3大產業邁入萬億級,千億級產業達到19個。2024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6萬家。
張文兵表示,實施“校友 項目”回歸專項行動,支持校友企業牽頭或參與“鏈長 鏈主 鏈創”產業創新融合機制,主動融入服務湖北“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五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提升工程,精準發布招商信息,吸引廣大校友企業、校友項目回鄂發展,以產業為導向,打造生態閉環。
武漢大學副校長李資遠介紹,武漢大學長期以來保持與地方政府的緊密聯系,形成了與地方互融互通、互相反哺、共同成長的良性互動格局,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自2017年“資智回漢”工程啟動以來,武大校友企業在鄂累計簽約投資超過6000億元,一大批龍頭企業發揮了關鍵帶動作用。
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夏松表示,“校友回歸”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近兩年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企業引進的省級海外人才中,校友占比55%。下一步,湖北將實施校友企業產研一體“融合”,暢通成果轉化體系,支持校友企業參與技術轉移轉化機構、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建設,引導和服務校友技術成果在鄂轉化;貫通技術服務體系,推動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成果交易、科技人才對接等科創服務向校友全面開放;融通金融支撐體系,組建科技金融服務聯盟,為校友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跨機構金融支持,并繼續推廣科技人才貸和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將更多校友企業納入支持范圍。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