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歲的秦大娘愛跳舞,天熱了,她和伙伴們把“舞池”改在了社區活動室,這里有空調、免費WiFi和溫水,涼爽又舒適。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免費開放的活動室,已是各社區的“標配”。暑意漸濃,這里成了居民們愛去、常去的好地方。
居民愛來
“啪、啪”上午10點,中海社區活動室的一角,居民在打羽毛球,球拍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戶外悶熱,室內清涼,設施齊全,引來不少人。為了滿足更多居民的需求,社區將這里劃分成不同功能區。東邊,“活力毽子隊”的老人們踢著毽子,活力滿滿。西邊,有人擺開棋牌對弈,沉浸其中。北面,社區合唱團的成員正在排練,旋律優美。
“活動室全天開放,大家隨時能來。天氣越來越熱,這里一天比一天熱鬧。”社區書記王磊說,給大家準備了藿香正氣水、飲水機、報刊雜志等,誰有事喊一嗓子,工作人員就來幫忙。
“我可不愿意窩在家里,這兒人多,都是老鄰居。”65歲的陳大娘住在安寧街122號院3號樓,幾乎每天都過來。她笑著說:“上午跟大伙唱歌,下午走模特步,晚上來看社區放的老電影,一天過得可有意思了。”
增進感情
每天上午9點起,濱體社區的活動室就陸續“上人”了,能熱鬧一整天。這里的面積不算大,但同樣劃分了多個區域,閱讀、跳舞、做手工,有動有靜。也有人聚在一起,嘮著家常。
“比家里舒服,我喜歡來。”居民李大娘抱著2歲的小孫子,與老鄰居們聊得起勁。她說:“外面太熱,我們過來坐一坐,感覺關系更親近。”居民劉大爺樂呵呵地說:“家門口有這樣一處能納涼、能娛樂的場所,真不賴。”
“來這里,能避暑,還交了新朋友。”半個月前,63歲的侯大娘從河南老家過來,住在女兒的家里,幫忙照顧小外孫。在活動室,她很快結識說得來的老姐妹,迅速融入到新環境。
社區書記李福林表示,這里常態化舉辦文娛活動和公益課堂,盡量照顧到不同年齡的群體。隨后會根據大家的需要,豐富服務內容,讓更多人喜歡來。
延時關門
“吸氣,呼氣,肩下沉……”上午10點,玉園南社區的活動室內,20余位居民跟隨瑜伽老師的指導,舒展身體。空調送來的習習涼風與輕柔音樂交織,讓人感覺愜意、放松。
市民王倩倩住在附近,休息時嫌熱哪也不愿去,唯獨喜歡帶著女兒來活動室。孩子在圖書角寫作業、看書,她練瑜伽,“涼快、安靜,孩子學得進去,我也能放松身心,一舉兩得。”
社區書記魏群萍表示,高溫天來的人很多,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活動室延遲到每晚8點關門,且節假日正常開放。由于安排了瑜伽、太極等公益課程,不僅老年人喜歡,還有不少年輕人愛來,變成老少皆宜的樂園。
一處處社區活動室內,人們唱歌跳舞、撫琴下棋、健身打球、吟詩作畫。不太大的空間,裝下了許多“快樂”,成為夏日里居民的第二個“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