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贝簛頄|風勁,又一年的春風,輕輕吹綠了巍峨的群山,悄然吹落了掛在“李書記”鼻尖的汗珠。此時的“李書記”正全神貫注地對車鉤進行三態試驗,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與車鉤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李書記”,本名李楊,2022年入路成為貴陽南車輛段上行運用車間的一名貨車檢車員,21歲時就擔任該車間團支部書記,是該車間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團支部書記,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李書記”。
車鉤,作為鐵路貨車車鉤緩沖裝置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至關重要。它承擔著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連掛、分解的重任,同時精準地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毫不夸張地說,車鉤的技術狀態直接關系到鐵路貨車連接的可靠性和運行的安全性,是保障列車平穩運行的關鍵一環?!拔覀儸F場主要負責檢查車鉤開鎖、閉鎖、全開三種狀態的技術狀況,并且要嚴格確認零部件的完好性?!闭f話間,李楊熟練地操作著工具,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車鉤的三態試驗,車鉤的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每每看到車鉤,李楊總會想起自己剛剛入路,在實訓基地練習分解與組裝17號車鉤的場景。那時的他,剛從校園步入職場,面對沉重的車鉤,內心滿是忐忑。一個車鉤就重達八十多斤,對于每一個剛畢業的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條難以逾越的溝壑。每當看到教練示范時,能夠輕松地將車鉤“扔”進鉤腔,他眼中流露出羨慕之色。那一刻,他暗暗握緊拳頭,心中立下誓言:“我也要達到那樣的水準!”
從那以后,當別人還在休息的時候,李楊獨自在實訓場地,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分解組裝車鉤。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雙手也因反復用力而磨出了血泡,但他絲毫沒有退縮。在力量和經驗逐漸積累的過程中,他開始摸索運用巧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他終于慢慢摸索出了一點門道。正是憑著“干字當頭,拼字為要”的沖勁,他在新職人員入路考試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份成績,是他努力與堅持的見證,也是他邁向成功的堅實一步。

正式轉正后,李楊并未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他一邊如饑似渴地學習業務書籍,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一邊虛心向現場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老師傅們也被他刻苦鉆研的精神打動,紛紛傾囊相授。在他的帶動下,身邊的青工們也受到了感染,“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就這樣在車間悄然蔓延開來。
2023年,兼任團支部書記后,李楊的工作熱情愈發高漲。他積極組織開展特色團日活動,從活動的策劃到實施,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只要他有了新的想法,就會立即付諸行動。在他的努力下,團支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大家也因為他這種風風火火的做事風格,送給他一個“拼命三郎”的稱號。不上班的時候,李楊喜歡沉浸在書的海洋里,一盞茶、一本書,就可以陪他度過愜意的一整天。大量的閱讀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儲備,更為他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也曾多次在西南鐵道報、成鐵青年、天眼新聞等多家媒體中稿。車間黨總支書記龍小明評價道:“這位四川小伙,干勁足、肯吃苦、有擔當,給車間年輕人帶了個好頭。”

經過實踐的不斷磨礪,李楊慢慢成長為班組的“技術大拿”。常見的車輛故障都已難不倒他。只要一有空,他就和班組骨干聚在一起,熱烈地探討研究各種故障案例。知識的積累讓他擁有了扎實的理論功底,而說干就干的沖勁則讓他在技術業務上不斷勇攀高峰。因突出的工作表現,他曾獲得貴陽南車輛段“2022年度優秀共青團員”、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度優秀共青團員”“2024年度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李楊,這位充滿朝氣的鐵路青年,就如同萬里鐵道線上的璀璨星辰,以青春作軌,將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發展的宏大藍圖之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責任,在平凡的崗位書寫著不平凡的堅守與奉獻篇章,為鐵路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孫德標 毛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苗國強
編輯 朱玉群
二審 彭銀
三審 趙曉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