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做優做大做強。事業成敗,關鍵載人。現代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角逐,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源儲備質量的較量。可以說,推動國企做優做強,關鍵在于加強后備人才梯隊培養。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國際化跨國大公司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特大型企業集團的競相崛起,使國有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功能與定位正在變化,越來越多承擔著民營私營企業做不到、做不好的業務;同時也不再單一為我國服務,而是有更多機會到世界經濟浪潮中去沖浪,原有的人才體系、人才結構、人才素質可能已不適應國有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快科學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抓好后繼有人要堅持問題導向。應當看到,當下我們國有企業后備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整體推進力度不夠、培養培訓不夠系統、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容錯糾錯不夠深入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工作不是一勞永逸,更不會一蹴而就,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縱觀優秀的國企領導人員背后,一般都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一把手”任職經歷、條塊結合經歷、黨政交叉經歷,以及較為完整的“墩苗”歷練期、快慢相宜的成長期、小步快跑的突破期。由此可見,抓好國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關鍵在構建干部人才正常完整鏈條。
國企后備人才隊伍培養必須打好“組合拳”。首先,后備人才培養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堅持由黨委做好宏觀調控,合理把握政策,充分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后備人才培養必須牢固樹立全員意識。后備人才培養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個部門的事,需要企業上上下下齊抓共管,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在創新后備人才管理機制的組織實施過程中,企業上下必須密切配合,才能使這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最后,后備人才培養必須與時俱進。要根據時勢的不斷變化及時做出相應調整,而且要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協調一致。在規劃與實際工作相矛盾時,要尊重實際,用事實說話,及時調整思路,不拘泥于一些條條框框,敢于創新,勇于實踐,使后備人才隊伍充滿活力,使企業后備人才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標準的操作規程。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命題,要求我們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準確把握領導人員成長的基本規律和現實需要,及早發現、及時培養,源源不斷地選拔、使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后備力量,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中共漢陽區委組織部 楊怡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