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南昌起義石破天驚的“第一槍”,不但將歷史翻到了新的一頁,還鑄就了世代相傳的“八一精神”。在第97個建軍節來臨之際,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破譯“八一精神”背后的“制勝密碼”,激活蘊藏于我們血脈之中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斗,在嶄新的趕考路上風雨無阻繼續前行。
破譯“堅定信念,聽黨指揮”背后的“信念密碼”,用心書寫“一片丹心圖報國,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忠貞答卷。長征路上,爬雪山、過草地、淌沼澤,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困苦、取得最終的勝利,離不開信仰的堅定,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廣大黨員干部要接續奮斗,做到聽黨指揮、忠貞為黨,將“忠誠”作為“座右銘”牢牢刻在心上,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聽黨話、為黨謀、跟黨走,不斷錘煉忠誠品質,方能完成新時代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
破譯“為民奮斗、百折不撓”背后的“奉獻密碼”,用情書寫“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初心答卷。人民軍隊97年來奮斗的光輝歷程,就是一部人民子弟兵為人民赤誠奉獻、無為奮斗的史詩,其中涌現的一代代先進模范,無不體現著奉獻精神。從張思德、董存瑞、邱少云到林俊德、李向群、楊業功……無數人民子弟兵心甘情愿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赴危難,真正踐行了“把小我融入到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的無私奉獻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堅守使命,用奉獻精神踩實奮斗足跡,敢于為黨為國為民奉獻青春,敢于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要牢記初心與使命,扛起重擔、擔起責任,常思人民的期盼、國家的希望,在砥礪奮進、無私奉獻中書寫不負時代和人民的初心答卷。
破譯“敢為人先,勇于創新”背后的“奮進密碼”,用力書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答卷。“八一功在第一槍。”石破天驚的“第一槍”,標志著我們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開創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開啟了中國歷史的嶄新一頁,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革命志士“敢為天下先”英雄氣概的光輝體現,凸顯了我們黨勇于探索和創造的寶貴品質和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首義精神。新時代是創新的時代,也是奮進的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積極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在履行使命任務中勇于擔當作為,在日常工作中敢于開拓創新,在聚焦主責主業上勤于探索實踐,主動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蹚“深水”,在新的趕考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篳路藍縷到國強軍強,人民軍隊櫛風沐雨九十六載,在時代激流中百煉成鋼,在強國復興征程中鑄就軍魂,孕育了獨樹一幟的“八一精神”。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上,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繼承和弘揚“八一精神”,在回首中銘記,在緬懷中傳承,在開拓中弘揚,繼續用心用情用力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