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人才評價體系是人才發展的“指揮棒”,黨員干部要將黨對人才的要求熟稔于心,當做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成為真正的可造之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
在以學鑄魂上要多一些“問渠哪得清如許”的態度,少一些“浮皮潦草”,學思踐悟更深入。百年來我黨櫛風沐雨、劈波斬浪,卻始終煥發著蓬勃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共產黨人始終堅守著初心使命,心中保持著對黨的赤誠。黨性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保持黨的純潔性與先進性的重要保證,無論是政治上的堅定還是黨性上的忠誠都離不開“以學鑄魂”理論上的堅定。黨員干部要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讓理論學習與提升政治能力并行不悖,系統把握、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深入思考其內在規律和有效路徑,筑牢對黨忠誠的思想之基,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在提升本領上要多一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心,少一些“怠惰因循”,履職盡責更透徹。“工貴其久,業貴其專”,在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年輕干部要想把歷史的“接力棒”握得住,歸根結底要有一副“精鋼骨”,鍛造出實干真本領。改革已入深水區,矛盾愈發突出,情況愈發復雜,年輕黨員干部必須奮楫篤行,多下繡花功夫,切勿“蜻蜓點水”,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主動攬、認真做,在經風雨、見世面中學真本領、練真功夫。“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人員時常要面對紛繁復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切莫“不求甚解”,要善于“咬文嚼字”,更要讀懂“細枝末節”,善思善鑒,將政策法規內化為“辦事法寶”,摸索出新點子、踏出新路子,爭做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型干部”。
在為民服務上要多一些“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少一些“不知疼癢”,干群關系更密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廣大黨員干部要厚植人民情懷,站穩人民立場,不懼“向下扎根”,堅持“實”在當頭、“干”在實處,始終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抓鐵留痕,不讓為民服務“浮于表面”,踏實走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以“雙手帶土”獲得“第一手資料”,以“兩腳沾泥”看到“第一眼真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與人民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在深入基層與群眾嘮家常之中聽懂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從最急切的問題入手,時時記心中、常常抓手頭,真正做到把“人民”二字鐫刻與心,落實與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