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重點聚焦于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領會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打折扣地落實黨中央關于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推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行穩致遠,如期實現決定中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
打出“放管結合”精準拳,激活市場機制顯效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首先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放”的改革,即簡政放權,優化政府服務。這包括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讓各類市場主體能夠更便捷、更公平地獲取經營資格和機會。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措施,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放”的同時,還要加強“管”的力度,即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事后信用聯合獎懲等制度,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打擾,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此外,還要強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鼓勵公眾參與監管過程,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自治格局。
堅守“雙毫”政策不動搖,護航所有制經濟繁榮。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不斷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法律層面上享有平等的地位和保護,在法律法規中明確界定產權保護范圍,加大對侵犯各類所有制企業產權行為的懲處力度,增強企業的法律安全感。二是要優化市場環境。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打破行業壁壘和地域限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三是要強化政策支持。針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差異化、精準化的政策扶持措施。對公有制企業,可以重點支持其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對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可以提供稅收優惠、融資支持、創新激勵等政策措施,幫助其快速成長壯大。四是要加強政企溝通與合作。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及時了解企業訴求和困難,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服務。鼓勵和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重大項目建設等經濟活動,促進政企互利共贏。五是要加強輿論宣傳與引導:積極營造尊重企業家精神、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對“兩個毫不動搖”政策的宣傳解讀,消除社會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偏見和誤解,提高全社會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下活“全國市場一盤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深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要“下活”這盤棋, 首先要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設置了許多行政壁壘和市場障礙,阻礙了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必須清除這些壁壘和障礙,實現市場規則、市場準入、市場競爭等方面的全國統一,確保各類市場主體能夠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環境中展開競爭。其次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提高基礎設施的覆蓋面和互聯互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為數字經濟和新興業態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再者要完善市場監管體系。要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和標準體系,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和有序。最后要強化法治保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執法力度和司法公正性,為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保障;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