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區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是北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41.24平方公里(其中潿洲島26.2平方公里、斜陽島1.87平方公里)。2017年末,全區總人口30.9萬人(常住人口34.86萬人)。2011年1月1日起,潿洲鎮委托北海潿洲島旅游區管理。
海城區基礎設施完善,欽北鐵路與中鐵相連,甬北線為南寧至北海高鐵,設計時速250公里,為一級電氣化鐵路,在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間形成“1小時城市經濟圈”,并于2014年1月正式通車。南寧至北海全程約190公里,車程約50分鐘。有國家一類口岸北海港,是中國大陸距離東南亞、西亞、歐洲最近的港口之一;有高速公路多條;有廣西三大機場之一北海機場。
海城區海洋資源豐富,毗鄰的北部灣是中國四大著名漁場之一,區內有外沙內港、潿洲南灣兩個優良天然良港,海岸線長55公里,有適宜水產養殖的淺海灘涂面積10萬畝。海城區自然資源豐富,毗鄰的北部灣是中國六大油氣盆地之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豐富的石英砂礦、鈦鐵礦、粘土礦、石膏礦等。
清道光年間屬靜海組管轄,分北海、高德、潿洲三個分局。民國二十年,屬合浦縣第二自治行政區。民國二十一年,原第二區分設第六、七、八區,其中第六區轄北海,第七區轄潿洲,第八區轄高德。民國二十八年,六、七、八區合并為第五區。民國三十年,北海鎮分設東鎮、西鎮。
1950年5月,成立北海鎮人民政府。市區設東聯街道、西聯街道2個街道辦事處,轄中山外街道、中山東街道、中山東街道、珠海東街道、珠海西街道、新民街道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郊區設洞井鄉、西井鄉、高德鄉、七星鄉、海東鄉、潿洲鄉6個鄉政府。1953年,市區調整為3個區,市區為第一區,郊區為第二區,潿洲島為第三區。1956年,市區擴展至高德、堤角,共設6個街道辦事處、21個居委會。
1958年至1983年,市區屬鎮公社,設14個居委會,分屬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1984年9月11日成立海城區,轄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及原外沙公社外沙大隊、獨樹根大隊居民委員會(外沙、獨樹根大隊合并后改為外沙、獨樹根居委會)。1987年10月,恢復設立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各街道辦事處所轄居委會為:東街道轄中山東路、中山外路、珠海東路、北部灣東路、新安街道、政發路6個居委會;中街道轄珠海中路、新中路、文明路、文明里、公園路5個居委會;西街道轄中山西路、建文路、珠海西路、北部灣西4個居委會;海郊街道轄民間街道、新興路、外沙、前進路、獨樹根5個居委會。
1990年8月23日,郊區所轄的狄郊鎮劃歸海城區,更名為狄郊街道辦事處。同時,郊區西塘鄉的共和、群和、大囊村3個村辦事處和西邊東村辦事處的徐屋村、章屋村、新安村、獅子嶺村、體育里,高德鎮西塘村辦事處的申思村、油航村,高弄村辦事處的樂棚村劃歸海城區。各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再次發生變化。東街增設南竹東、銅鼓里、茶亭路、黃海路4個居委會;中街增設南竹中、環衛路、體育里、塘子里4個居委會;西街新增廣昌西里、廣昌東里、平安街道、貴州西、貴州南5個居委會。海角新增海角大道、共和、群和3個居委會。地郊轄上寮、中寮、下寮、新街、新營、新村、南橋、大墩海8個居委會。
1994年2月,海城區大墩海、南橋、新村3個居委會劃歸銀海區,1994年7月,西街街道辦事處增設義海新村居委會。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原郊區潿洲鎮(含下洋島)和高德鎮的馬欄、軍屯、開江、東衛、翁山、赤溪、高才、高弄8個村辦事處,平陽村辦事處的一、二、沙角、嶺底、廟山5個居委會和洛克村、龍溝路村,西塘鎮的西塘、西邊東、義馬3個村辦事處劃歸海城區管轄。潿洲鎮轄東灣、南灣2個居委會和白帶撈、圣塘、貢山、荔枝山、后北塘、城仔、西角、竹籬寮、下洋9個村辦事處。
1995年4月5日,海城區成立城北鎮、城南鎮兩個鎮籌備領導小組。1996年8月15日,城北鎮籌備領導小組撤銷,靜海鎮正式成立。銀海區原高德鎮的翁山、馬欄、軍屯、開江、東尾、赤溪、高才、高弄8個村委會和高德、沙角、嶺底、廟山居委會第一、第二居委會及龍溝路、羅克村劃歸靜海鎮行政區劃(龍溝路、羅克村劃歸翁山村委會管轄)。1998年4月24日,城南鎮籌備領導小組撤銷,義馬鎮正式成立。將原銀海區西塘鎮的義馬、西塘、西邊東3個村委會和海角辦事處的共和、群和和新設立的沙坡居委會劃歸義馬鎮的行政區域。
1999年3月,增設徐武西居委會,劃歸東街街道辦事處管轄。1999年9月8日,海城區將原東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珠海東、中山東、新安街、中山外4個居委會劃歸中街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西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建文路、珠海西、中山西3個居委會劃歸海角街道辦事處管轄(珠海西、中山西2個居委會劃歸海角街道辦事處管轄后合并為中山西1個居委會)。1999年11月,增設云南南路居委會,劃歸西街街道辦事處管轄。2002年3月13日,義馬鎮增設白武、湖海路2個居委會。從2002年7月1日起,原街道居委會更名為社區居委會。
截至2002年12月,海城區轄東街、中街、西街、海郊、狄郊5個街道辦事處和靜海、義馬、韋州3個建制鎮。
東街街道辦事處轄北部灣東、茶亭路、政發路、銅鼓里、南竹東、黃海路、徐塢西7個社區居委會;
中街街道辦事處轄珠海中、珠海東、中山東、中山外、新安街、新中路、文明里、環衛路、南珠路、體育里、文明路、公園路、塘子里等13個社區居委會。
西街道辦事處轄北部灣西、貴州西、貴州南、廣場西村、廣場東村、平安街道、怡海新村、云南南8個社區居委會。
海角街道辦事處轄獨樹根東、獨樹根西、民間街、新興街、外沙、前進路、海角大道、中山西、建文路9個社區居委會;
地郊街道辦事處轄上寮、中寮、下寮、新街、新營5個社區居委會;
靜海鎮轄甕山、馬蘭、軍屯、開江、東尾、赤溪、高才、高農8個村委會,一居、二居、沙角、靈地、廟山5個居委會。
義馬鎮轄義馬、西塘、西邊東3個村委會和共和、群和、沙坡、白屋、湖海路5個居委會。
潿洲鎮轄白帶老、升堂、貢山、荔枝山、后北塘、城在、西郊、竹者寮、斜陽9個村委會,東灣、南灣2個居委會。
管轄范圍包括大陸和島嶼兩大部分,大陸部分位于北海半島北部沿海,島嶼部分位于北海半島南部潿洲、斜陽兩島,轄潿洲鎮和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底角、義馬、高德7個街道辦事處,共19個行政村、45個社區居委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