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實踐:扎根田間地頭,菌草技術助振興
在順昌菌草種植示范基地,實踐隊員們參與了巨菌草套種糧食作物農藝性狀數據的收集;體驗了菌草發酵飼料飼喂大耳黃羊的示范應用研究試驗;學習竹蓀和姬松茸前期種植、中期采摘測產和后期烘干技術;學習無人機在菌草產業上的應用并開展實操培訓;實地體驗菌草科技小院套種地生產模式。體會到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巨大推動作用。更深刻了解菌草技術在踐行“大食物觀”的同時發揮其獨特的經濟價值。
送技術:“科特派”技術加持,共筑鄉村振興夢
以李晶老師為代表的菌草技術團隊成員,通過擔任科技特派員,積極投身菌草事業一線,常年深耕服務于順昌菌草科技小院。此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村入戶,面對面、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分享菌草栽培竹蓀/姬松茸的示范經驗,耐心解答農戶的疑問。同時,通過開展集中宣講,實踐隊還積極傳播菌草技術的成功案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技興農”的內涵。
傳承:文化浸潤心田,菌草精神永續
在緊張的實踐之余,實踐隊還特意安排了文化宣傳活動。他們走訪順昌縣博物館,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菌草種植技術、經濟效益及生態價值等信息,讓更多人關注并參與到菌草產業的發展中來。這種文化與科技的雙重浸潤,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菌草文化的理解,也為菌草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結語: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福建農林大學的學生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力量,更在推動菌草技術普及、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未來,菌草與生態學院將繼續秉承“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的理念,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