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矢志揚新風,攜手遞溫情”實踐隊實踐報告
摘要:安徽師范大學“矢志揚新風,攜手遞溫情”團隊積極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愛。團隊成員深入社區、學校等場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關懷弱勢群體,傳播正能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團隊不僅提高了廣大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也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該團隊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展現了青年學子的風采與擔當,進一步推動了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
青年使命;志愿服務;社會責任;社區凝聚力
實踐目的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增強廣大青年對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的理解與認同。
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積極投身社會服務,成為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促進社區和諧:通過團隊活動,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社區的凝聚力與和諧美好氛圍。
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團隊合作鍛煉成員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推動校園文化發展:通過此次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倡導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營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實踐過程
7月8日的活動包括:紅星社區“暑期三結合”啟動儀式,紅星社區“法制進社區,安全伴我行”活動,“畫出你的視角”—紅星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宣傳活動。紅星社區“暑期三結合”活動于7月8日正式啟動。“法制進社區,安全伴我行”活動通過主持人講解一些案件及相關法律以及生活中的安全事故,為中小學生加深法制和安全觀念。“畫出你的視角”——紅星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宣傳活動舉行,該活動通過讓中小學生猜出并畫出文字所指的動植物來提醒人要從多方面看問題,不要囿于一處,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7月8日活動舉辦較為圓滿,這得益于主持人的精心策劃與孩子們的積極配合。
7月9日的活動包括:紅星社區“趣味號碼,朗誦延安”趣味活動,紅星社區“泥塑傳承,精神傳承”DIY活動。“趣味號碼,朗誦延安”趣味活動通過講解詩文與數字的淵源,講解延安詩,朗誦延安詩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延安詩文,體會延安精神。“泥塑傳承,精神永恒”DIY活動通過講解延安文化、延安泥塑,大學生志愿者陪同中小學學生參與者進行泥塑制作的形式,使同學們感受延安泥塑的魅力并了解延安的精神外延。7月9日的活動趣味性較強,孩子們參與較為積極。
7月10日的活動包括:紅星社區“防溺水”知識講座,紅星社區“手作DNA 探尋生物的秘密”。“防溺水”知識講座活動通過講解安全條例、安全事故,演示急救方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預防溺水。“手作DNA 探尋生物的秘密”活動舉行,該活動通過大學生指導孩子們手作DNA來幫助孩子們在了解DNA結構的同時增強對生物學的興趣。7月10日的活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向小朋友們普及了防溺水和生物的有關知識,又增強了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
7月11日,情景劇表演作為活動的亮點之一,吸引了大量社區學生參與。志愿者們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形象的角色扮演,將復雜的道德和安全知識以及愛國精神以輕松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志愿者們通過生動的角色扮演和幽默的對話,將寓教于樂的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學生們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不僅享受了快樂時光,也潛移默化地吸收了知識,并深刻領悟黨的革命歷程,增強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在互動環節,學生們積極參與,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此外,現場的互動環節也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促進了交流與互動。在安全教育方面,由社區精心準備的防溺水知識宣傳,通過生動案例和實際演練,向學生們講解了如何識別危險水域和進行自我保護。志愿者們強調了溺水的危險性和如何在危險情況下進行自救與他救的技能。參與的學生積極發言,紛紛分享自己的看法和體驗,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一環節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實際應對能力,還為社區營造了安全的環境。這些知識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確保他們能夠在水域活動中更好地保護自己。
7月12日,“紅軍野草育紅軍”主題活動通過講述紅軍的革命故事,引導學生們了解紅軍精神,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情感。志愿者們以生動的語言和真實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們感受到那段歷史的偉大和不屈,激發了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熱愛。最后,在“紅軍精神”主題活動中,志愿者們通過故事講述和討論,引導學生們認識到紅軍歷程中的艱苦奮斗與無私奉獻。這樣的歷史教育讓學生們對國家與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激勵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寶貴財富的長征精神和生物知識相結合,通過一系列互動環節,旨在教育學生了解并傳承長征精神,同時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
在紅星社區完美收關的前提下,安徽師范大學“矢志揚新風,攜手遞溫情”志愿團隊的志愿者們隨即前往春江社區,成功舉辦了“暑期三結合啟動儀式”以及一系列創意活動。這些活動在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大學生與社區居民的互動與連接,并將愛心與溫暖傳遞下去。
7月15日,“暑期三結合啟動儀式”旨在結合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與專業知識,為社區學生提供去吧一個全面發展的平臺。在儀式上,社區負責人發表講話激勵小朋友們和志愿者們共同進步;志愿者們介紹了暑期活動的整體安排,并鼓勵社區的孩子們積極參與。通過這樣的啟動儀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學生志愿者的關心與支持。接下來,我們開展了“拾字成詩”活動。這一活動通過讓社區學生從提供的詞語中自由組合,創造出自己的詩句,激發了他們的創意思維和文學興趣。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創作出許多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孩子們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進行點評和討論,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7月16日,活動的第一項內容是上午的紅色英雄電影播放。團隊志愿者們精心挑選了一部經典的紅色電影,生動地講述了革命先烈們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的感人故事。電影播放過程中,孩子們全神貫注,眼中閃爍著對英雄人物的崇敬與向往。志愿者們在電影結束后,組織了討論環節,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觀后感。許多孩子表示,電影中的英雄形象深深打動了他們,讓他們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下午,志愿者們為孩子們提供了輔導作業的服務。在這個環節中,志愿者們耐心地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尤其是在數學和語文方面。志愿者們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業進展,還通過一對一的輔導,鼓勵孩子們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許多孩子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逐漸克服了對某些學科的恐懼,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7月17日上午,我們參與了“掃黃打非”主題活動。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前所未有,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淫穢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在網絡上泛濫成災,嚴重危害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開展“掃黃打非”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活動中,我們學習了如何識別不良信息、如何舉報網絡違法行為等相關知識。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小朋友們深刻認識到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我也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網絡空間的清朗和文明。下午,我們來到了垃圾分類宣講中心,這里的工作人員為志愿者和小朋友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分類標準以及具體操作方法。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們親身體驗了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從投放、收集到運輸、處理每一個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復雜性和挑戰性。
7月18日,團隊志愿者們利用自身所學的化學知識,帶領孩子們親手制作各種形狀的手工皂。志愿者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包括透明皂基、香精、色素和模具等,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發揮創意,制作出心形、星星、動物等多種形狀的手工皂。在制作過程中,志愿者們耐心地講解了手工皂的制作原理和注意事項,孩子們積極參與,興趣盎然。許多孩子在制作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收獲了成就感和自信心。緊接著,志愿者帶領小朋友們深入了解了雞毛信的故事,這是一個令人深受觸動的歷史片段。雞毛信,看似平凡無奇,卻承載著重要的信息和使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它成為了傳遞信息和命令的重要工具。通過這個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人們為了信仰和使命所付出的努力。在了解雞毛信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那些普通人在特殊時期所展現出的非凡勇氣和智慧。他們或許沒有高大的身軀,沒有顯赫的地位,但他們在關鍵時刻卻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斗。這種精神讓我深感敬佩。
7月19日,活動的第一部分是“繪制紅旗”。上午,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共同繪制象征著革命精神的紅旗。在活動開始前,志愿者們首先向孩子們講解了紅旗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紛紛拿起畫筆,表達自己心中的紅色精神。有的孩子在紅旗上繪制了鮮艷的五星,有的則畫上了自己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更在創作中體會到了紅色精神的深刻內涵。緊接著,志愿者們組織了一個名為“蘿卜蹲”的小游戲,以此傳承延安精神。游戲不僅簡單有趣,還強調了團隊合作與默契配合。孩子們在游戲中歡聲笑語,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在游戲結束后,志愿者們與孩子們分享了延安精神的核心理念——艱苦奮斗、團結協作、服務人民。孩子們認真聆聽,紛紛表示要在生活中踐行這些精神,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7月20日,活動旨在通過“楊枝鐵骨”的主題講解,讓孩子們了解白楊樹的精神和紅色知識,激發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活動開始,志愿者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詳細的講解,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頑強與堅韌,強調了“楊枝鐵骨”的精神象征不僅僅是一種植物的特性,更是一種拼搏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力量。志愿者們分享了許多關于革命先烈們為國捐軀、堅守初心的動人故事,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更體會到了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深厚情感。隨后,活動進入了另一環節,志愿者將他喜歡的書進行分享,并帶著孩子們進行閱讀。孩子們懷著滿心期待的心情走進圖書室,志愿者們精心挑選了與紅色歷史和自然知識相關的書籍,與孩子們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孩子們對圖書中那些精彩的故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希望能在暑假期間多讀書,讓自己的知識面更加廣泛。
7月21日,春江社區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活動,在志愿者的帶領下,孩子們深入學習了與電影《長津湖》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這場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也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情。活動開始時,志愿者們通過多媒體展示和現場互動,向孩子們講解了電影中提到的長津湖的英雄以及他們的事跡,志愿者也分享了其中自己最喜歡的片段。隨之而來的是,長津湖中最常見的食物——土豆,并對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隨著知識的傳授,暑期活動也迎來了高潮——結束儀式。社區負責人和團隊負責人分別上臺發言,表達了對本次活動的總結與展望。社區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生物知識,還增強了大家對生態保護的意識。他特別感謝志愿者團隊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認為這一活動是社區發展和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團隊負責人亦分享了自己在此次活動中的感受,他提到,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和積極參與的態度,讓團隊倍感欣慰。他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繼續為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學習平臺,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激發探究精神。
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孩子們與志愿者們互相交流,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此次暑期活動不僅增進了孩子們的科學素養,也為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溫暖,大家期待著下次的再聚首,繼續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實踐展望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繼續推動“矢志揚新風,攜手遞溫情”的活動,以期達到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具體展望如下:
1. 擴展活動范圍:我們計劃將志愿服務活動擴展到更多的社區和機構,包括鄉村學校和兒童福利院,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受益。通過建立合作關系,形成更廣泛的支持網絡,確保資源和愛心能夠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2. 多元化項目設計:我們將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特定需求,設計更為豐富多樣的活動。例如,增加藝術、體育、小組討論等多樣化內容,滿足不同興趣的孩子們,讓他們在參與中更全面地發展個人能力。
3. 志愿者培訓與發展:為了提升志愿者的專業性和服務能力,我們將定期舉辦培訓課程,內容覆蓋兒童心理學、教育技巧、溝通技巧等。通過系統培訓,志愿者能夠更有效地與孩子們溝通與互動,從而提升活動的整體質量和效果。
4.建立反饋機制:我們希望通過建立健全反饋機制,收集參與者的意見和建議。這不僅包括孩子們的反饋,也包括志愿者和家長的看法,從而不斷優化活動內容和形式,確保我們所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社區的實際需求。
5. 鼓勵社會參與:我們將積極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活動,包括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與這些單位的合作,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資源和支持,以持續擴展活動的規模與影響。
6. 長期跟蹤與評估: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帶來持久的變化,我們計劃對參與活動的孩子們進行長期跟蹤,評估他們在學習、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變化。這將有助于我們明確活動的成效,并為未來的活動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7. 建立示范項目:希望在未來能夠創建示范性的志愿服務項目,吸引更多高校及機構借鑒。通過培養標桿案例,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播志愿服務文化,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于志愿活動中。
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努力,我們不僅能夠為社區兒童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也能在志愿者和社會中傳播關愛與溫情,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份崇高的事業中來,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安徽師范大學 王光富 付看成 高家樂 張揚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