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微短劇《司法所里的故事》火爆全網
拍攝主場景為五老村司法所 編劇把“南京溫度”寫進劇本
南報網訊(記者田詩雨通訊員應國棟周亦文)“這是五老村司法所的小樓,就在我家附近,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近日,40集網絡微短劇《司法所里的故事》尚未播完就持續登上優酷短劇熱度榜TOP1。作為全國首部反映基層司法所工作、聚焦民事糾紛調解的網絡微短劇,其拍攝主場景為秦淮區五老村司法所,取材于我市多家司法所的真實工作故事。
“從2010年第一次走進司法所,我就被這個群體深深震撼。”該劇編劇張寧寧生長在南京,10年來共深入南京20多家基層司法所采訪,前后修改了8個版本的劇本。在南京的各個基層司法所,她目睹了很多動人的場景:一位老所長用4年時間寫下十多本調解心得,泛黃的紙頁間流淌著基層智慧;調解員幫助留守農婦解決宅基地糾紛后,農婦連夜蒸好熱騰騰的糍粑送到司法所……這些帶著“南京溫度”的細節,都被她寫進了劇本。
張寧寧第一次來到五老村司法所時,一下子就被這棟2層的民國建筑吸引。“鏡頭語言表達出來一定非常出彩!”她回憶。
“很多人不理解司法所的價值。”張寧寧說,“在五老村司法所拍攝的18天里,劇組親眼見證了瀕臨破碎的家庭重歸于好、無助的老人與子女冰釋前嫌,明白調解員用‘情法交融’守護著一個個家庭。”在她眼中,南京基層的無數個調解室,承載著最溫暖的煙火氣。
昨天,記者來到五老村司法所,樓梯間的文化墻上,《司法所里的故事》開機時的照片就掛在一側,調解員林蕓正與當事人溝通一起糾紛,溫和而有耐心。“熟悉的調解室變成微短劇的現場呈現,劇里調解糾紛的場面,簡直像在回放我們的工作日。”所長趙先升介紹,如今五老村司法所聯動派出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力量,形成了“矛盾聯調、問題聯治、服務聯供”的治理新格局,讓法治溫度融入社區肌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