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高層經貿會談中達成協議,宣布相互大幅削減關稅、暫停部分關稅,以緩解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美關稅協議超出了市場預期,美國顯然放棄了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幻想,但這也引發了市場的另一種擔憂:擴大內需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是否下降?
對此,我們需要回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擴大內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這句話是直接的回答。鑒于各方仍然存在擔憂和疑惑,筆者結合最新形勢進一步闡述其含義。
中美關稅協議是戰術性緩和,未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中美之間的削減關稅協議為期90天,屬于戰術性妥協。美方明確表示將以結果導向評估后續政策,這意味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依舊極高。美國在高科技、能源、關鍵礦產等領域的對華圍堵并未減弱。雖然達成關稅協議,但中美關系在未來仍面臨諸多考驗。
在中美關稅協議之后,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不想與中國全面脫鉤,但仍需要推進戰略脫鉤。5月13日,美國總統在訪問中東時又宣布了新的AI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的AI芯片和中國AI行業的發展。由此可見,中美關系面臨的根本挑戰依然存在。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為什么美國主動放棄全面脫鉤?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市場容量和產業配套能力”,美國無法承受短期內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巨大沖擊。因此,“大”不僅是一種規模,也是一種安全的保障。擴大內需戰略是強大國內市場的關鍵舉措,“既關系到經濟穩定,也關系到經濟安全,絕非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
中國經濟的體量和國際網絡聯系已經讓美國放棄全面脫鉤的幻想。因此,進一步做大中國經濟的體量,也有助于增加美國戰略脫鉤的成本。所以,“大”也是一種“強”,當經濟體量足夠大時,有助于實現經濟安全。而擴大內需戰略在強大國內市場、做大經濟規模中十分關鍵。
擴大內需有助于改善中國地緣經濟環境
在全球GDP中,中美之外的其他經濟體占比約60%,這些中間國家在中美博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歐盟、東盟、中東、拉美、非洲等地區,都是中國的重要經貿伙伴。近年來,中美都在積極爭取這些國家的支持,近幾個月尤為明顯。
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大都沒有根本利益沖突,但在地緣經濟領域存在一定矛盾。根據WTO的數據,中國所遭受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只有34%來自美國,接近三分之二來自其他國家,包括歐洲、巴西、印度、東盟國家等。非美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值得深思。
另一個數據顯示,中國與160個經濟體的貿易關系中,有120個為順差。我們近期與歐洲同事交流時,他們表達了對雙邊貿易失衡的擔憂和焦慮。尤其在美國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之后,歐洲等國家普遍擔心中國會轉移出口,對他們造成更大壓力。
因此,對于這些第三方國家,我們應該致力于推動更加平衡的開放格局。平衡才更可持續,平衡的開放才有助于推動塑造包容、普惠的全球化格局。如何實現這種平衡?擴大內需是最重要的舉措之一。這里提到的擴大內需,不僅包括短期刺激政策(雖然這也很重要),還包括一系列結構改革措施。通過擴大內需戰略,實現更加平衡的開放格局,有助于擴大國際統一戰線,在當前形勢下顯得尤為迫切。
即便沒有特朗普2.0關稅沖擊,擴大內需也十分緊迫
特朗普上臺之前,國內需求不足、消費不振的問題就已顯現。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所提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平減指數已連續8個月為負,4月初的數據顯示,物價指數仍有進一步下探的壓力。這表明供需關系仍存在較大的結構性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對等關稅”政策出臺前就已經存在。
同時,“對等關稅”出臺之前的數據,包括統計局的消費者信心調查指數、央行對50個城市的儲戶信心調查,以及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景氣指數均顯示,就業形勢面臨挑戰。綜合物價和就業數據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明顯低于潛在增速。
內需不足也與中國處于經濟轉型期密切相關:房地產作為信用創造引擎的角色不再突出。制造業產能雖可擴張,但居民部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即在滿足溫飽后,發展型、享受型服務消費需求增長更快。此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體系、戶籍制度、國企改革、土地流轉等領域的改革進度,也影響著資源優化配置和消費需求的釋放。
長期以來,中國投資與出口占GDP比重過高,居民消費占比偏低。擴大內需正是對這一結構性失衡的修正,是實現高質量增長的根本所在。我們需要兩手抓擴大內需,短期的擴大內需的刺激政策換來時間,然后在換來的時間中完成擴大內需的結構性改革。
總之,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仍未消散,中美關系仍將面臨重大挑戰。我國內需越強、國內通脹越是溫和回升,就越有助于全球和美國通脹回升,美國就越難以對中國大幅加征關稅。反之,我國內需越弱,國內通縮壓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全球和美國通脹的下降,美國就越有政策空間對中國大幅加征關稅。
在此背景下,擴大內需不僅關乎國內經濟穩定,更關系到中國的經濟安全。同時,擴大內需也有助于塑造對我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因此,擴大內需誠為戰略之舉,而非權宜之計。
(作者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