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4月27日,蘇州尹山湖美術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訪客,300多名來自北京的中學生在此開展了一場沉浸式的“運河文化”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把主題講座與蘇派盆景制作相結合,把蘇州運河的歷史文化與經(jīng)典江南園林景觀相融合,讓學生們鮮活觸摸大運河文化的肌理,感受江南水韻的獨特魅力,為運河文化聯(lián)動再添生動注腳。

運河十景再現(xiàn)姑蘇繁華,共溯文化根脈
活動伊始,蘇州市吳中區(qū)文體產(chǎn)業(yè)聯(lián)合會秘書長朱熒老師,以“運河十景里的姑蘇繁華”為題,為大家?guī)碇黝}講座。朱老師從大運河蘇州段的歷史脈絡切入,生動闡釋了虎丘塔影、楓橋夜泊、寶帶串月等“運河十景”背后的文化意蘊。蘇州作為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整體申遺的城市,十年來通過“運河十景”建設,將生態(tài)保護、文旅融合與遺產(chǎn)傳承相結合,重現(xiàn)了“舟楫云集、商賈輻輳”的千年盛景。講座中,朱老師還特別提到大運河不僅是南北物資流通的動脈,更是文化交流的紐帶,昆曲、評彈等精彩的江南藝術隨著運河的流通傳播至北京。

300多人共創(chuàng)運河十景,微景觀里見運河氣象
講座結束后,學生們分成20組,在蘇派盆景技藝非遺傳承人毛鳳偉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運河十景”微景觀的創(chuàng)作。學子們以苔蘚、砂石、微型建筑模型為素材,將虎丘塔、寶帶橋、石湖五堤等標志性景觀濃縮于方寸之間。最終大家集體合作,共同完成2組完整的“運河十景”微景觀,最后拼合完成的時刻,大家都非常的激動、興奮,紛紛與自己創(chuàng)作成果合影留念。這一精巧的微景觀不僅展現(xiàn)了蘇州運河的人文景觀,更融入了高超的江南造園技藝。同學們紛紛感慨:“親手制作微景觀,讓我體會到蘇州‘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的園林智慧,也感受到運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理念?!?/p>

此次北京學子南下蘇州,以文化研學的形式,將運河作為聯(lián)結南北的“情感通道”,讓年輕一代在動手實踐中深化對運河文化的認知,更體現(xiàn)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深層意義。隨著微景觀作品的完成,這場跨越千里的文化之旅畫上圓滿句點。學子們的作品將在尹山湖美術館展出,成為運河文化傳播的新載體。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地域文化的對話,更是一顆埋藏在青少年心中的種子,相信未來,他們將以更開闊的視野,共同守護這條承載民族記憶的“千年長河”。江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