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羅穎□梁娟 趙印/文 劉婷/圖)繡球花海、綠意盎然、童話小屋……今天(4月28日),一座100㎡的“雙流·海蒂的花園”在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亮相,與兩個月前開放的T1航站樓主題花園共同構成西南地區首個“雙航站樓雙花園”景觀。這座機場里的“后花園”以自然美學與沉浸式體驗,吸引眾多旅客駐足休憩、拍照打卡。

機場里的“后花園” 成旅客打卡新地標
這座100㎡的“雙流·海蒂的花園”,以繡球花海、童話小屋、生態水景等自然景觀打造的視覺盛宴迎接八方來賓,引得眾多旅客紛紛拍照打卡。

“沒想到在機場也能遇見這么美的花園,瞬間讓旅途多了一份愜意!”旅客陳玲霞高興地說,以前登機都是早早去候機室等候,現在可以到花園里坐坐,看書、喝咖啡或者打卡拍照,讓旅途更愜意。“剛好我也很喜歡繡球花,與朋友拍了很多美麗的照片。”

“我們在T1航站樓打造了一座繁花似錦的花園,T2航站樓則呈現了融合森林、鮮花、溪流與童話木屋的沉浸式自然秘境。同時,設計中大量運用了藍色陰雨玫瑰、粉色龍沙寶石和繡球等花卉,以絢麗的色彩喚醒旅客對自然的向往。”海蒂的花園設計師黃蘋介紹,以“把大自然搬回家”為理念,通過層次豐富的植物造景,讓人在一步一景間感受溪流的靈動、鮮花的芬芳與森林的生機。接下來會根據季節更替輪換主題花卉,讓旅客在機場就能邂逅每個月正在盛開的鮮花。
流量共享:千萬粉絲IP與千萬級機場的雙向奔赴
“海蒂的花園”是成都雙流本土知名品牌,坐擁全網超1000萬園藝愛好者,各平臺發布內容年閱讀總量超過12億人次。而雙流國際機場作為中西部航空門戶,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萬人次。此次合作不僅是場景的疊加,更是流量的深度融合——機場為品牌提供日均近9萬人次的“黃金展位”,花園則為旅客帶來“可感可購”的消費新體驗。
在采訪中,記者偶遇了一位專程前來打卡的“海蒂的花園”粉絲——來自青海的商務旅客夏總銘。原本計劃降落天府機場的她,得知雙流國際機場有這座特色花園后,特意更改行程前來參觀。“沉浸式花園的視覺效果令人驚艷,瞬間激發了我想擁有同款花園的沖動。”夏總銘贊嘆道,這種創新合作不僅為旅客帶來驚喜,更讓整個機場煥發出獨特的生機與魅力。
區商務局黨組成員韋丹丹表示,兩座“機場花園”是由雙流區商務局與本土企業“海蒂的花園”、雙流國際機場聯合打造的,不僅將自然美學注入機場場景,更以“場景共生、流量共享”的創新模式,營造機場消費場景、豐富機場消費供給,助力雙流從“航空樞紐”進階為“消費目的地”。
場景創新:從旅客通道到“公園城市會客廳”的蛻變
雙流國際機場里的花園以“一月一主題”的策展思維,可打卡、可沉浸、可體驗,打破傳統機場商業的“快餐式消費”,將航站樓重塑為充滿驚喜的“城市盲盒”。三月以櫻花為主題彰顯“春日絢爛”、四月以月季為主花打造“玫瑰盛宴”、五月用大花繡球營造“繡球海洋”……不同時令推出不同的主題花園,豐富旅客機場消費體驗,傳遞公園城市的溫度和底蘊。這種“消費場景 休閑體驗”的復合模式,讓匆忙的旅途融入一絲“慢時光”的愜意。
產業賦能:以機場為窗口 助推蓉品出川出海
雙流國際機場背后,是雙流區推動產品出川出海的深層布局。今年以來,區商務局搭建起機場消費供需對接橋梁,促進天味食品進入航站樓銷售,增添了機場消費的本地特色;推動美沿遠洋與西南航食合作,讓落地空港口岸的進口生鮮成為“云端美食”,滿足旅客更高品質需求。此外,“雙流造”吳府記已與多家航空公司合作,在多條航線上累計供應2000余萬袋蠶豆、青豆等產品;于4月份推動“金熊貓—奧特萊斯”會員互換、積分互換,消費者憑身份證 機票領取“航空旅客消費包”,推動機場旅客在地轉化。
未來,雙流將緊扣機場消費發展需求,從企業服務、業態融合、豐富供給、營造場景等多維度深入探索、創新實踐,全力挖掘“機場 ”消費潛力,推動機場消費與在地消費的協同發展,實現流量互換與消費互換,打造更具活力的的國際空港消費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