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月的鮮花在暖風中綻放,屬于勞動者的節日如約而至。近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勞動創造幸福,奮斗鑄就偉業。這次擬表彰的1670名全國勞動模范、756名全國先進工作者,是億萬勞動群眾中的杰出代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展現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時代風采,為全國上下樹立了光輝學習榜樣、激發了強大精神動力。
人心齊泰山移。翻開百年歷史長卷,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項偉業中,都凝結著廣大勞動者團結奮斗的心血和汗水。從三星堆青銅神樹上的十鳥共棲,到紅旗渠崖壁上鑿刻的萬千姓名;從長江經濟帶11省市協同發展的壯闊圖景,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的現代駝隊;從貴州“天眼”的巨型拋物面里,凝結著20余個國家、200多所科研機構的智慧結晶,到國產大飛機C919翱翔天際的軌跡中,映射著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的協同創新。這些跨越地域和時空的團結印記,如同一條條隱形的紐帶,將無數個體的奮斗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荒之力。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專業都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全國勞動模范、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從技校畢業,26年全身心投入奮斗,激勵更多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放眼全國,良渚古城的考古現場,數字孿生技術正在復原五千年前的文明密碼;在深圳的實驗室里,科學家用“光遺傳學”解碼大腦神經信號;合肥的量子城域網上,保密通信正在重構信息安全邊界在新疆的棉田中,智能農機精準計算著每株棉花的生長周期。當傳統工匠精神遇見現代科技創新,智慧的火花迸發出改變世界的力量。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科研人員連續二十余年堅守貴州深山的“天眼”基地,終于捕捉到宇宙深處的脈沖信號;三代農科專家四十載耕耘渤海之濱的鹽堿灘涂,讓不毛之地變身“渤海糧倉”。當“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十潛馬里亞納海溝,當“嫦娥”工程十七年實現“繞落回”三步走,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中華民族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精神圖譜。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欲度關山,何懼狂瀾?風生水起,正好揚帆。站在2025年的歷史坐標上展望,當14億奮斗者的力量在數字技術的鏈接下產生乘數效應,我們終將見證:團結的偉力可以移山填海,智慧的星光能夠照亮未來,持續的火種必將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日出。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涂亞娟(武漢市江夏區“青蘋果樂園”網評團隊)
責編:楊虹磊【責任編輯:伍佳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