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月“峽客”,你會做些什么? 2025年4月23日上午,一場詩歌與古琴、中醫、養生、香道文化等跨界碰撞的雅集,為張家界大峽谷帶來濃濃療愈鳳。參加“華人國學大典乙巳春集”的詩人、文化學者、養生專家、藝術家等嘉賓,韓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新聞官鄭永均,以及聯合主辦方代表鳳凰網副總編輯侯春艷、張家界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羅嗣清,在云霧繚繞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邊,探討中華傳統康養智慧與自然療愈的深層聯結。(整理:柳欣怡)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香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太月香學體系創始人羅子杰,在“華人國學大典乙巳春集”的雅集環節吟誦了一首AI共創詩詞。
羅子杰現場講解香道文化,并教嘉賓們研磨香藥,制作平安香囊。他認為張家界大峽谷擁有豐富中草藥資源,非常適合中華香文化傳播與香文創產品研發,希望每一位來此的游客,都能帶走一款張家界大峽谷特有的氣息。
羅子杰現場講解香道文化,并教嘉賓們研磨香藥,制作平安香囊。
嘉賓們現場品香、制作香囊。
嘉賓們現場品香、制作香囊。
嘉賓們現場品香、制作香囊。
小朋友展示親手制作的香囊。
九嶷派古琴青年表演藝術家蘇姑娘彈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酒狂》,演繹“借醉意抒胸臆”的文人風骨。
蘇姑娘是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協會古琴學會理事、文化品牌“亦本琴角”創始人,她現場闡釋了古琴與養生的關系,特別是“低音頻共振”對疏肝理氣的療愈作用。
武當太極傳人、三勢太極創始人王明山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輕健康場景”,解析八段錦口訣與五臟調理的對應關系。他表示,自己正在思考如何將太極等功法與張家界大峽谷的特殊環境進行結合,創作一套非常適合“峽客”們的峽谷養生功。
現場嘉賓跟隨王明山老師習練養生功法,體驗身體氣機流動。
中國文化書院副院長苑天舒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分享了中醫文化對現代健康管理的價值。
與“AI峽客吟”一樣,苑天舒的團隊正在將中醫藥原理與大數據、AI技術深度結合,通過穿戴式手表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推動中醫藥文化的當代轉化應用。
資深媒體人、鳳凰網公益專項基金顧問王國祺擔綱雅集主持。
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昕孺(右)在“華人國學大典乙巳春集”的雅集環節做互動分享。
知名文化學者、作家、詩人余世存在“華人國學大典乙巳春集”的雅集環節做互動分享。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宇翔在“華人國學大典乙巳春集”的雅集環節做互動分享。
張家界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全國工商聯旅游業商會副會長羅嗣清分享了景區的下一步規劃,希望通過香道、太極、音樂等文化賦能,合作共創“沉浸式康養文旅”生態。此次雅集活動串聯了傳統與現代的多元文化,嘉賓們以點觀面,為 AI 時代的文旅康養融合探索實踐方法論。(整理:柳欣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