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將迎來五一假期,也將迎來出游的小高峰。不少人可能已經預訂好了行程。不知您在出游時是否遇到過入住酒店后卻發現與宣傳頁面不符的情況。消費者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辦?
花近7000元訂“五星級”酒店
平臺稱只是獨特的評分系統
廣東的樵先生和家人要到北京旅行,在網上查詢酒店時,發現某平臺上掛的一家國際品牌酒店,不但開業時間不長、設施新,而且酒店名字后面還標有五顆星,樵先生認為這是一家“五星級”酒店,就預訂了三天兩晚的房間,并在線支付了6968元的房費。但入住后樵先生發現酒店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較差,感覺“貨不對板”,應該達不到五星級酒店標準。
樵先生查詢發現,這一家酒店事實上并沒有在我國原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按照星級酒店評定標準,對它進行五星級的認定。為此,樵先生訴到法院,認為平臺的行為構成欺詐,要求退一賠三,共計賠償兩萬七千多元。
法庭上,酒店預訂平臺公司辯稱,他們在酒店名稱后面標注的五顆星,并不是五星級酒店的標志,而是對酒店的一個評分。
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二庭法官封瑜:爭議焦點就恰恰在于對于五顆星的使用。被告就聲稱說我這個平臺從來沒有公開宣稱過你所預訂的那家酒店是五星級飯店,我只是上面標了五顆五角星的形狀標志,后邊我還有評分,比如這家酒店打分就是4.7分,然后滿分是5分,我是有評分的,這是我的獨特的評分系統顯示。
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被告網站未直接以文字形式宣傳涉案酒店為“五星級”酒店,但根據人們日常生活經驗及約定俗成的判斷標準,已足以誤導消費者,構成欺詐。鑒于樵先生已經入住酒店,所以對其退還住宿費6968元的請求未予支持,但支持了三倍賠償金的訴訟請求,判決線上預訂平臺賠償樵先生20904元。
酒店預訂遇“照騙”該如何維權?
網絡上,消費者吐槽商家“照騙”的情況并不少。比如:花千元預訂海景房,實際商家全是渲染圖;預訂了大床房,進門發現“床還沒有沙發大”。那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樣及時維權呢?
那如果消費者真遇到這樣的虛假宣傳,該怎么辦呢?法官介紹,首先就是要用手機錄像取證, 留存和酒店溝通的相關證據,然后讓線上預訂平臺來協調,因為平臺對簽約酒店有懲戒、考評機制,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和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爭取快速解決。實在不行,就等假期結束,再到法院進行起訴。
法官提示,一些酒店預訂平臺在推介酒店時,通過美化圖片營造高檔氛圍的做法比較常見,但如果利用虛假圖片來誤導消費者就可能構成欺詐。商家的虛假宣傳一旦被認定構成欺詐,那就要承擔三倍賠償的法律責任。
酒店預訂成功遭毀約怎么辦?
在五一等消費旺季,到熱門旅游目的地出行的消費者,還可能會遇到已經提前在平臺預訂了酒店,但到酒店后卻被告知沒有房間的情況,而要想在當地訂到同樣的房間,可能要花成倍甚至幾倍的價格。那這種情況下,商家可能會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呢?
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吳嬌:如果消費者到達當地后被商家惡意毀約,被告知無房或者是取消訂單,消費者花費更高的價格重新預訂同一酒店相同房間,或者是同一地方相同水平酒店的房間,是可以向商家主張賠償差價損失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