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林杉 通訊員潘妮)在過去一個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育才實驗幼兒園的食堂搖身一變成了趣味盎然的“食育工坊”!該園把孩子們的課堂轉移到了食堂,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勞動與美食世界的大門,沉浸式感受勞動的樂趣與意義。

活動期間,大班的孩子們每周都會走進食堂,開啟奇妙的美食制作之旅,紅薯餅、雞肉串、花卷、綠豆糕等傳統美食都成了孩子們的“創作素材”。食堂師傅們也迎來了身份的轉變,從幕后走向臺前,從默默付出的餐飲工作者化身為親切和藹的老師。在操作臺前,師傅們耐心十足,從各類食材的特點、用途,到精確的配比,再到復雜的制作流程,每一個細節都毫無保留、細致入微地傳授給孩子們。

孩子們系上小圍裙、戴上廚師帽,化身“小小美食家”,在食堂師傅的指導下專注投入實操。他們運用切、串、搓、扭等技巧:用安全刀具將黃瓜切成均勻薄片;把肉塊與配菜間隔串在竹簽上,還會和同伴討論排列規律;掌心用力將面團搓成長條,小臉漲得通紅;兩根面條交叉扭轉,編出獨特麻花造型。現場忙碌有序,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勞動樂趣,讓普通食材變成了可口美食。

對孩子們而言,這不是簡單的做飯,而是一次全方位、深度的勞動體驗。從一開始對食材的懵懂無知,到處理食材時的謹慎認真,再到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作品,孩子們在實踐中懂得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深刻理解了勞動的價值。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團隊合作精神也在相互協作中悄然生長。那一張張洋溢著成功喜悅的笑臉,就是勞動教育最生動、最美好的見證。

對于食堂師傅們來說,這個月也是理念革新的過程。以往,他們的工作主要圍繞著餐食供應。而如今,通過參與教學,他們真切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于是,師傅們開始琢磨更生動、更適合孩子們理解的教學方法,在操作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生活技能與勞動意識,完成了從單純的烹飪者到教育參與者的角色轉變。

育才實驗幼兒園這次將食育課程搬進食堂的創新嘗試,讓孩子們在充滿煙火氣的環境中接受了勞動啟蒙,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全新活力。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會繼續深挖食育資源,開展形式豐富的食育活動,讓勞動教育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扎根、茁壯成長。【責任編輯:黃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